大家好,我是布谷妈~问大家一个问题:“谁带大的孩子更聪明?”是妈妈?是老人?还是其他家庭成员?很多人会第一时间回答:当然是妈妈,毕竟妈妈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,无可替代。但科学研究,却揭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——在某些关键方面,这个人带大的孩子,智力发展潜力更高,甚至连妈妈都比不上。一:这个人带娃有一个人,他带娃,妈妈可能有时都比不上。这个人就是——爸爸。布谷妈见过邻居爸爸带娃,真的让我感触很深。邻居爸爸说,他每天晚上和孩子都有一个“游戏时间”。在这个“游戏时间”里,他会陪儿子做很多孩子喜欢的事情,最多的就是搭建积木,他们还会设计各种“建筑方案”。而且,爸爸还会时不时提问题:“你觉得这个塔为什么会倒?”“怎样搭可以让它更稳固?”“有什么办法可以连接这两座桥?”这些看似简单的互动,却让布谷妈深深感受到,父亲思维方式对孩子的引导。爸爸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答案,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尝试。而邻居儿子,确实是一群孩子里最擅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那一个。一项由耶鲁大学进行长达12年的追踪研究表明,由父亲带大的孩子,智商更高,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,也更为突出。或许正是这种互动方式,孩子能在潜移默化中,学会思考和创造。二:父亲对安全感的影响还有一件令布谷妈印象深刻的事,是朋友李姐的分享。李姐的女儿,小时候特别怕黑,每次睡觉都要留着灯。但孩子爸爸没有直接要求她“要克服恐惧”,而是每晚陪着她,看着她睡着。有一天,女儿拉着爸爸的手说:“爸爸,你在这里,我什么都不怕。”《会社交的孩子才有竞争力》中提到:“父亲的陪伴,是孩子面对外部世界的重要安全网。”父亲的存在,会给孩子一种无形的力量,让他们敢于迈出探索的第一步。布谷妈相信,父亲的爱,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,而是一种“在场”的力量。那种不刻意的陪伴和支持,可能会成为孩子回忆里,最温暖的一部分。三:父亲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外部世界布谷妈觉得,父亲,更多时候,像是一个引路人。他不一定给你答案,但会教你如何寻找答案。布妞小时候学自行车,每次摔倒时,布谷妈总是赶紧跑过去,心疼地扶起她。但宝爸却站在一旁说:“一点小事,不要那么紧张,多试试看,她就会找到感觉!”那时布谷妈觉得,宝爸心真大,孩子都摔哭了,他还在一旁说什么“很快能学会”的话。但后来布谷妈发现,布妞跟我一起骑自行车,总是表现得很害怕,一个劲叫喊:“妈妈,妈妈!”然后布谷妈赶紧过去扶她,最后,几乎是扶着她骑一下午,累得腰酸背痛。但后来布谷妈惊奇地发现,宝爸带了布妞不到2小时,她就能去掉辅助轮独立骑自行车了!布谷妈这才知道,我是太紧张孩子,从而把紧张和害怕,也传递给了布妞。但宝爸在体能上更有优势,相对妈妈,他对于危险的承受能力更强。所以爸爸带娃时,会更有安全感,从而能让孩子感受到那种力量和强壮。四:几岁之后当然,并不是说,妈妈带娃就不如爸爸。孩子3岁前,他与妈妈,有着最紧密的联结。这个时候,谁都替代不了。但3岁以后,孩子开始从“家庭”走向“社交”,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榜样来引导他,帮助他“对外”。这时候,爸爸的力量、强壮、思考和理性,就成了指引孩子成长路最亮的灯。父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,更多来自“方式”而不是“时间”。陪伴的时间长短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,是陪伴中的质量。耐心地倾听,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;理性地引导,让孩子学会思考;适度地放手,让孩子从独立中找到力量。这些,都是父亲陪伴的“独特配方”。带娃这些年,布谷妈越来越觉得,父亲的陪伴,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它或许不像母亲的爱那么细腻,却在无声中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和能力。布谷妈曾看到过一句话:“父爱,象征着秩序、冒险和奋斗,它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。”的确,父亲的存在,不是要代替母亲的角色,而是用另一种方式,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撑。你认为,谁带大的孩子更聪明呢?【图片来自网络,侵立删】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